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河北开新局
更多时候,徐少雄愿意讲述真实的自己一个人生过半,却刚刚开始学术之路的研究者。
很多人认为发生的一切糟糕的事情都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或者和气候变化毫无关系。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作者:刘栋 包淑婕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8/21 8:51:3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极端天气频繁袭来,气候变化是罪魁祸首吗?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劭:温度每上升1℃,大气中的饱和水汽大约增加7%,致使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范围明显增加。干旱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取决于往年的降雨量和干旱期间的降雨量,以及植被类型,如果是树木,水分会保留在土壤中,但如果是土壤则会很快干燥。这种天气系统只要能维持数小时至一整天,就足够引发极端降雨过程。人们死亡是因为当地政府没有落实任何真正有效的预警系统。孙劭表示,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大部地区的总降雨量在未来都会有所增加,按百分率算,北方的增加速率可能会高于南方。
艾伦是全球顶尖的地球系统科学学者,也是气候问题的专家,曾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任职。通过对两套模型的模拟测算,分析出气候变化对于极端天气产生几率的贡献。而随着非升即走制度的实施,未来辅导员岗位还香吗? 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 严格意义上说,非升即走制度并不是今年才在我国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出现的。
事实上,即便是在欧美等非升即走制度的发源地,这项制度也仅针对于高校教师群体。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觉得这项制度会改变什么。刘江也曾有过类似经历。近年来辅导员整体学历水平的提升,以及在辅导员招聘中出现的类似非升即走规定等,均是这一大背景的具体投射。
现在看来,后10名的遭遇与如今的非升即走有些类似,但王兴却直言两者有明显不同。比如,安徽某大学辅导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岗位职责等10个方面。
毕竟,如果辅导员连学生的名字都不能全部认清,有点儿说不过去吧 《中国科学报》 (2023-08-15 第4版 高教聚焦)。做得好的得不到奖励,做得不好也难以被淘汰。说白了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即便是正常的学期中,她周一到周五也经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下班。
因为经过这些年的推动,非升即走在高校教师中已是大势所趋。此前,高校辅导员并不是这样招聘的。在工作的前两年,刘江一直都是人事代理关系也恰恰是因为这种现状,才导致对于已经出现的非升即走制度探索,作为当事方的辅导员群体普遍无感。
两年后,这10名辅导员全部通过考核,顺利入编。南方科技大学在今年的学生辅导员招聘启事中明确,考核通过者采用预聘制方式聘用。
近年来,因为拥有更多发展途径,又可以直接入编,辅导员岗位成为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这让高校中其他岗位的一些教师羡慕嫉妒恨。刘江也表示,这项制度给辅导员带来的压力应该不会太大。
他们的招聘程序相对简单,且流动性强,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便可能被辞退,学校也很容易找到替代者。但在他几经努力获得编制后,该校所有新进辅导员只要入职便可以直接拿到编制。作者:陈彬 刘聪儿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8/15 7:47:3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遭遇非升即走 辅导员岗位还香吗 ■本报记者 陈彬 实习生 刘聪儿 很快,赵晶(化名)可能会迎来一批有些特殊的新同事。他说,那就是旧标准已经被废除,但新标准尚未确立。相比之下,辅导员的评价标准则要模糊得多。当初择业时,赵晶曾在辅导员和选调生之间犹豫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做得好的得不到奖励,做得不好也难以被淘汰。毕竟诸如财务等很多校内行政岗位,其专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类似的回答几乎成了受访辅导员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的标准答案,似乎对于非升即走这项有可能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制度,作为实验对象的辅导员们仍然处于无感的状态。华中科技大学也在其《2023年度公开招聘辅导员、职员启事》中明确表示,职员按照预聘制引进合同期满达到考核要求者,聘为事业编制人员。
某师范学院辅导员考核内容则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成若干细则。正在扩大的非升即走 除了可能给进一步推行辅导员非升即走制度带来影响外,缺乏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对当下的辅导员工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标准是什么 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辅导员非升即走制度虽然只是在小范围内实施,但已经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是如何制定标准。此时高校很容易产生将类似制度向校内其他群体推广的想法,而基数庞大又不愁招不到人的辅导员群体自然成了最好的实验对象。2022年3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当年,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在今年辅导员的招聘公告中,均明确招聘人员按照预聘制方式聘用。
因为经过这些年的推动,非升即走在高校教师中已是大势所趋。此外,操太圣表示,高校之所以在辅导员群体中推行非升即走,也可能与宏观层面的高校人事改革有关。
此前,高校辅导员并不是这样招聘的。正如长期关注教育政策相关问题的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田贤鹏所说,判断辅导员是否达到非升即走标准的依据是该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根据国内咨询机构麦可思在一篇文章中的介绍,目前国内高校对辅导员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在一些大方向上有某些一致性。因为他们在与学生深入交流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留下自己完成这项工作的证据。
以赵晶为例,刚刚过去的7月,尚在暑假中的她几乎没有休息,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暑期社会实践,几天前才刚刚返校。考核不合格人员,学校将与之解除聘用合同。之所以给后10名一个考核期,学校并非出于,或者说并非主要出于考核目的,而仅仅是因为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编制。是那些以博士学位入职,同时想走思想政治教育序列的辅导员。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介绍,国外高校并无辅导员这一职位,但存在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被统称为职员(staff),且全部为聘任制。有辅导员直言:作为和学生最贴近、最亲近的人,辅导员如果不合格,对学生的危害非常大。
但近几年,新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热情却在降低。相应的,其发展途径也有两条。
既拥有更多发展途径,又可以在入职之初拿到编制,这样的待遇使得辅导员岗位成了近年来很多高校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据他回忆,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10年间,他所在的学校仅有一名辅导员的考核没有达标。